人類距離機器人看病的時代還有多遠?
近日,普華永道發布了2017年醫療行業十大熱門趨勢。報告顯示,人工智能(AI)、遠程醫療、虛擬現實(VR)、3D設備、物聯網等技術已經向醫療行業不斷滲透,新興科技使得“無人醫生”的到來更進一步。
2月28日,普華永道醫療醫藥主管合伙人高博瑞(Mark Gilbraith)表示,與國外相比,國內健康產業在新興科技應用方面相比諸如零售業等其他行業而言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科技企業在新興技術的部署方面也有待改進,不過該行業仍然存在巨大的發展機遇。
“首先在人工智能領域方面,該項技術將被應用于醫療理賠和欺詐檢測等方面。但人工智能給健康產業帶來的不只是這些,人工智能針對特定人群的健康風險識別將給個體診斷和治療計劃帶來產業的巨大收益。” 高博瑞說道。
作為國內較早進入AI問診領域的中國企業,2016年10月百度發布了一個基于人工智能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聊天機器人應用——百度醫療大腦Melody。百度CEO李彥宏曾公開表示,問診人工智能可以對患者進行簡單的問話,在門診階段減輕醫生的工作量,提高看診效率。
另一個方面,醫療機器人行業也在蓬勃發展。普華永道的報告顯示,在美國和歐洲市場,機器人在外科、康復、輔助和服務等醫療領域的應用份額已經分別達到62%和24%。但在國內只有較少的企業參與該市。
普華永道的報告指出,除了人工智能與醫療機器人之外,未來影響醫療的10大新興技術還包括:遠程醫療、虛擬現實、醫生執業平臺、精確診斷、傳感器和追蹤器、3D設備、新一代測序、物聯網以及數字供應鏈和區塊鏈。
報告分析認為,醫療產業的科技化趨勢為技術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和介入機會;另一方面,健康產業的傳統企業也應繼續尋找與科技初創企業及其他新型企業的合作的機會,共同尋找獨特的解決方案和附加價值服務。